坐落于岳麓山下的中南大学校史馆,是一座承载着这所"双一流"高校百余年办学历史的记忆殿堂。这座2002年建成开放的专题展馆,以丰富的史料和现代化的展陈方式,生动讲述着从矿冶学堂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步入序厅,"向矿冶进军"的浮雕墙瞬间将观众带回1952年。馆内珍藏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章程》(1903年)、中南矿冶学院首任院长陈新民的手稿等珍贵文物,见证了学校与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同频共振的办学历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学校获得"粉末冶金国家发明奖"的原始证书,彰显了"有色冶金黄埔军校"的科技贡献。
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开启了学校发展新纪元。校史馆通过沉浸式沙盘,再现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在"湘雅医脉"展区,1921年湘雅医学院首任校长颜福庆的铜像与抗击新冠疫情的医疗队请战书并列展示,诠释着"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湘雅精神。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电子签名墙前,参观者常驻足留影。馆内"大国重器"专题展陈着学校参与研制的"天眼"FAST索网结构模型、高铁轨道检测系统等重大科技成果。一组特别的展品是黄伯云院士团队研发的"飞机刹车片",从实验室样品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生动诠释了"知行合一"的科研理念。
在"校友星空"互动区,手指轻触就能调阅30余万校友的奋斗故事。馆内特设"名师堂",通过全息投影再现陈国达院士创立"地洼学说"、金展鹏院士"轮椅上的导师"等感人场景。留言簿上,一位新生写道:"在这里,我读懂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校训的分量。"作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南大学校史馆年均接待访客3万余人次。这座用钢铁与智慧铸就的精神丰碑,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讲述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奋进故事,激励着新一代中南人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