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厅的发展历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断丰富着观众的感官体验,而VR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则彻底打破了传统体验的边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体验革命”。当VR与展厅多媒体深度融合,观众的参观不再是简单的“看与听”,而是一场调动全感官、充满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沉浸之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VR的奇妙世界。
VR虚拟现实技术
VR即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1989年由美国VPLResearch公司创建人拉尼尔提出。1990年11月27日,钱学森将其译为“灵境”,又称灵境技术或虚拟实境。它在20世纪真正发展起来。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等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综合三维图形、多媒体、仿真、显示、伺服等高科技成果。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营造出逼真的三维视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虚拟世界,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今,VR设备变得像墨镜一样轻巧酷炫,逐渐将人们幻想的“全息游戏舱”变为现实。说不定哪天,你家客厅就能化身霍格沃茨礼堂。
VR重构展厅的三大核心维度
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展览边界
传统展览受时空局限,观众需在特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且空间有限,难以展现大量内容。而VR沉浸体验打破了这些束缚。
以“永恒的金字塔——玛雅文明超沉浸探索体验展”为例,借助大空间虚拟现实技术,观众身处北京,就能穿越到数千年前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热带雨林,感受玛雅文明。即便远在千里之外,只要有VR设备,便可开启探索之旅,突破了传统展览的时空限制。
增强互动体验,提升观众参与度
VR技术相较于传统展览方式具有极为丰富的互动性,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展览的深度对话者与参与者。
以国博和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推出的“何以文明VR沉浸探索展”为例,观众佩戴VR眼镜,便能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华文明探索之旅。一步跨越五千多年,穿梭于良渚、陶寺、二里头、三星堆、殷墟等文明圣地。借助红外SLAM定位技术,观众不再置身事外,而是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丰富展陈内容,创新展览形式
随着VR技术的持续进步,它在重现历史场景上展现出非凡实力,为展览内容的呈现开拓了全新路径。
以《消失的圆明园》行进式VR探索体验展为例,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被焚毁成为国人心中伤痛。如今,借助VR技术,圆明园往昔的辉煌得以再现。观众戴上VR设备,即可“漫步”于圆明园的亭台楼阁间,欣赏错落园林景观,感受曲水通幽的意境,领略东方建筑的精妙细节,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与精巧。
当下,VR沉浸体验正凭借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互动体验、高度还原历史等突出优势,为展览行业注入全新活力,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展感受。随着技术不断精进,VR沉浸体验必将在展览行业中发挥愈发关键的作用,它将引领展览行业迈向新高度,持续革新观众的观展体验,重塑展览行业的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