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厅设计中,合理的空间分隔如同文章的段落划分,不仅能有效引导参观动线,更能营造节奏感,突出展示重点,让有限的面积焕发无限可能。不少人在分隔时容易陷入“要么太堵、要么太散”的误区,其实掌握对方法,就能让有限空间发挥更大价值。以下几个核心技巧,让您的展厅设计轻松解决空间规划难题。
一、虚实相生,隔而不断
这是最富艺术感的分隔方式。它不追求完全的物理阻断,而是通过视觉上的暗示来划分区域。
运用材质:使用玻璃、镂空隔断、纱幔等通透或半通透的材料。既能界定空间,又能保持视野的延伸和光线的流动,使整个展厅开阔明亮,避免压抑感。
巧用光影:利用灯光束、投影或光影效果在地面、墙面形成特定的光域,无形中创造出不同的功能分区。一束追光可以聚焦于一件展品,一片柔和的光晕便能围合出一个洽谈区。
二、实墙分隔,塑造沉浸体验
当需要创造独立、安静或主题鲜明的空间时,实墙体或高柜是理想选择。
功能独立:适用于VIP室、会议室、沉浸式影音厅等需要强隐私和隔音的区域。
主题转换:通过一面实墙,可以实现展示主题的硬切换,给观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探索感。墙面本身也是绝佳的展示载体,可结合展板、多媒体或实物进行一体化设计。
提示:过多实墙易使空间显得狭小闭塞,需谨慎使用,并可通过开窗、镜面等手法缓解沉闷感。
三、灵活机动,应对多变需求
对于需要经常变换布局或举办多种活动的展厅,灵活分隔是首选。
移动隔断/展板:可折叠、推拉的活动隔断,能根据活动规模自由组合空间。
模块化展具:利用可拼装的展柜、展台、屏风等,像搭积木一样快速重构空间布局,成本低且高效。
软性隔断:利用帘幕、绿植、高低错落的展台等,形成柔性的边界,划分区域的同时增添设计美感。
四、因势利导,妙用现有元素
最高明的分隔,往往不着痕迹。
利用展品本身:大型装置、雕塑或核心展品可以自然成为空间的视觉中心和分界点。
标高变化:通过抬升地面(地台)或下沉区域(下沉空间),巧妙划分功能区间,如休息区、互动区等,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色彩与材质变化:不同区域采用差异化的地面材质(如地毯与地砖)、墙面色彩或天花板造型,能在心理上暗示空间的转换。
优秀的展厅分隔,核心在于“引导”而非“阻隔”。它应服务于展陈内容,顺应参观流线,并兼顾空间的通透性与灵活性。在设计之初,就应明确各区域的功能与联系,选择最适宜的分隔方式,方能打造出一个流畅、高效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展示空间。记住,分隔不是为了切断,而是为了更好的连接与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