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可以“开”地铁、能“钻”进地下的沉浸式科普基地来了!9月26日,备受瞩目的洛阳地铁科普展览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首个地铁科普展馆,这不仅为洛阳增添了一处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更成为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地铁知识、展示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
一踏入展馆,时间墙便铺展开洛阳地铁的“成长轨迹”:2017年第一车混凝土入基坑,2021年首班车驶出,1344天的奋战被施工照片定格——凌晨浇筑的身影、深陷泥浆的赤脚,直白诉说“地下长龙”的诞生不易。一旁的1号线列车模型尤为吸睛,中国红车身缀金色牡丹纹样,尽显“牡丹花城”美学。
科技与文物的“双向奔赴”是展馆核心亮点。直径6.4米的盾构机刀盘静静矗立,发亮的合金钢刀片见证着它“啃碎花岗岩却绕开古墓”的奇迹。展板上189处沿线遗迹清单,搭配文物勘察技术展示,诠释着“先考古再施工”的古都准则。黑科技互动区里,通信系统原理、自动驾驶演示,让复杂技术变得直观易懂。
未来出行图景同样令人期待。智慧线网沙盘上,2号线空载待发,3、4号线静待获批,建成后105公里线路将串联全城。未来车厢模型中,车窗化身透明屏幕,武则天金简、三彩骆驼等文物动画将随列车移动呈现,实现“坐着地铁逛博物馆”的愿景。
互动体验区人气最旺:模拟驾驶舱前,市民排队体验“司机日常”,感受30厘米停靠误差的严苛要求;每半点开讲的安全小课堂上,孩子在模拟车厢里寻找安全设备,趣味中掌握急救知识。出口处的限量纪念票卡,因牡丹、龙门石窟元素成为收藏新宠。
洛阳地铁科普展览馆的开馆,不仅填补了中原地区轨道交通主题科普馆的空白,更标志着洛阳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公共科普教育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个周末,不妨带着孩子,一起来这里开启一场穿越地下的科技与文化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