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ROOM SCIENCE

行业动态

百年古厝藏侨史,南安埕边侨史馆启新章​

910.jpg

10月6日,南安市水头镇埕边村的百年闽南大厝前鞭炮齐鸣,马来西亚共产党原总书记张忠民的故居历经修缮,正式化身埕边侨史馆开门迎客。南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蔡清安与数百名侨亲、村民共同见证这一时刻,触摸跨越世纪的侨乡记忆。

911.jpg

这座被当地人称为“四房”新厝的展馆,始建于1890年,53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里藏着埕边村的精神密码。作为旅居海外侨胞超5000人的著名侨村,埕边22栋百年番仔楼早已成为侨胞下南洋的历史注脚,而侨史馆的诞生,让散落在时光里的记忆有了归宿。馆内“望瀛僊、忆红色、侨这里、赞埕边、传家风”五大板块,如同展开的历史长卷,将侨乡故事娓娓道来。

912.jpg

“红色记忆”展区的油灯与手稿前总是围着最多参观者。展板上,张忠民领导马来西亚抗英斗争四十载的事迹震撼人心,这位埕边籍侨领在异国他乡坚守家国情怀的一生,通过泛黄的书信与历史照片具象化。一旁的展柜里,1932年埕边党支部成立的文献、华侨高华岳投身抗日救亡的家书,勾勒出侨胞与故土血脉相连的红色脉络。

913.jpg

老物件里藏着最鲜活的岁月。侨眷高先生在展柜前驻足良久,指尖轻触一本民国时期的商号账本:“父辈在南洋开杂货店的日子,都记在这上面了。”馆内千余件藏品中,既有见证跨国商贸的西洋座钟,也有承载思乡之情的侨批信件,更有弘一法师墨宝复刻件与姑娘宫信俗文物,将侨乡文化与本土文脉巧妙融合。

914.jpg

这座侨史馆的诞生,是埕边村古厝活化工程的缩影。近年来,该村以“保留、复苏、创新”原则活化21栋红砖古厝,打造出侨史馆、非遗传人杨明兴剪纸工作室、南音文化室等文化集群。作为水头镇乡村振兴精品线路的重要节点,侨史馆与周边番仔楼群、安平桥景区联动,串联起“寻根之旅”“世遗文化”等特色旅游线路。

915.jpg

“要让华侨精神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村党总支书记高少阳介绍,馆内已规划研学课堂与侨眷交流会,未来将开展侨批书写、剪纸体验等活动,让年轻一代读懂先辈打拼史。开馆当日,邻里“星空”餐厅的烟火气与侨史馆的文化味相互交融,这座百年古厝正成为凝聚侨心、激活乡村活力的新载体,让侨乡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9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