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ROOM SCIENCE

设计欣赏

走进广东华侨博物馆,读懂百年侨心

1084.png

在广州珠江新城的城市天际线中,广东华侨博物馆静静矗立,这座全国首家省级华侨博物馆,藏着千万粤籍华侨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推开馆门,泛黄的船票、磨损的契约、字迹斑驳的侨批,无不诉说着一段段“下南洋、闯世界”的传奇,等待着参观者细细品读。

1088.jpg

1085.jpg

作为展示广东华侨历史文化的核心阵地,博物馆的展陈脉络清晰勾勒出华侨的奋斗轨迹。一层“走出国门”展区里,一艘“跨洋第一船”的模型格外醒目。讲解员介绍,19世纪中叶起,无数粤籍先民乘坐这样的“大眼鸡”船,在惊涛骇浪中驶向东南亚、美洲等地,船舱拥挤闷热,不少人因疾病和饥饿殒命,存活率不足三成。旁边展出的一本泛黄账本,记录着侨胞初到海外时的微薄收入与寄往家乡的每一笔钱款,字里行间满是艰辛与牵挂。

1087.jpg

“侨批档案”展区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所在。那些被称为“银信”的侨批,既是汇款凭证,更是家书载体。一封1937年的侨批上,旅美华侨陈亚胜在寄给妻儿的钱款旁写道:“国难当头,吾虽远在异乡,亦每日关注战事,望吾儿发奋读书,将来报效国家。”短短数语,道尽侨胞的家国大义。据统计,馆内收藏的侨批达2.5万件,2013年更与其他地区侨批共同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1089.jpg

1090.jpg

除了苦难与坚守,博物馆更展现了侨胞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在“爱国爱乡”展区,从辛亥革命时期侨胞募集的军饷票据,到抗战时期华侨捐赠的飞机模型,再到改革开放后侨商回乡投资的合同文本,清晰展现了侨胞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其中,侨商陈嘉庚先生的铜像前,不少参观者驻足致敬,他创办的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正是侨胞反哺桑梓的生动见证。

1091.png

如今,这座博物馆已成为连接海内外侨胞的精神纽带。馆内的互动展区里,年轻人通过VR技术“亲历”华侨下南洋的历程;定期举办的华侨文化节,吸引着侨界后裔寻根问祖。正如馆内的结语所言:“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海外与故土。”

1092.jpg

参观广东华侨博物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和家族的奋斗史,更是一个群体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宏大叙事。这里安放的,是数百万华侨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归宿。若你想读懂广东为何能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想理解何为“四海一家,心系故土”,那么,请来这里。它告诉我们,无论走得有多远,根,永远在华夏。

10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