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独特的“时空容器”。它不张扬,却承载着百余年的重量;它很安静,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书页翻动与时代齿轮的轰鸣。这里,就是南京工业大学校史馆——一个用初心、奋进与创新写就的传奇。

步入校史馆,时光便回溯到1902年张之洞奏请设立的三江师范学堂。这不是一段尘封的过往,而是所有南工大人精神谱系的起点。厚重的历史墙以编年体的方式,清晰地勾勒出学校由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再到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关键历史节点的清晰脉络。泛黄的老照片、珍贵的毕业证书、手写的教案……这些无声的文物,共同诉说着“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精神是如何在岁月的淬炼中生根发芽。这里不仅是校史的起点,更是每一位新生了解母校、汲取精神力量的第一课。


校史馆最引人入胜的叙事,在于它生动诠释了“产学研融合”的基因。一条线索,是化工领域的“中国先驱”。从“中国水泥之父”徐卓的传奇,到时钧院士“一面旗帜、两个第一、三代宗师”的辉煌成就,展柜中那些斑驳的实验仪器和学术手稿,无声地讲述着南工大如何为解决国家基础工业的“卡脖子”问题而殚精竭虑。另一条线索,则是建筑领域的“大国工匠”。源自同济医工学堂的土木系科,为国家建设蓝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化工与建筑,一“软”一“硬”,如同学校发展的双翼,在校史馆的空间叙事中被巧妙并置,共同谱写了一曲激昂的“科教报国”主旋律。


如果说历史是学校的根基,那么创新就是其奔腾不息的血液。校史馆的现代展区,无疑是最具冲击力的部分。这里集中展示了学校在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制造等领域的顶尖科研成果。从突破国外垄断的新型分子筛,到服务于航天事业的先进复合材料,一个个模型、一项项专利、一座座奖杯,直观地诠释了南工大如何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工厂里。尤其对“顶天立地”科研理念的阐释——既追求学术高峰的“顶天”,又实现成果转化的“立地”——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这所大学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强劲脉搏。

走出校史馆,回望这座建筑,它更像一座精神的灯塔。它守护着过去的荣光,更照亮了未来的征途。对于每一位南工大人而言,这里不仅是历史的档案馆,更是初心的唤醒室、力量的加油站,提醒着所有人:从百年沧桑中走来,向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