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ROOM SCIENCE

设计欣赏

探寻粤剧之美,打卡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1276.png

在广州老城闹市区的荔湾区恩宁路,一座岭南风格、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静静坐落于此。这里不仅是粤剧艺术的重要展示平台,更是一个活态的文化传承空间。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藏品最丰的粤剧专题博物馆,这里不仅是粤剧文化的集大成之地,更是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活文化名片。

1278.jpg

1277.png

刚踏入园区,岭南园林与戏曲元素的融合便令人眼前一亮。镬耳山墙黛瓦参差,雕花木窗纹样精巧,青石板路上嵌着“生旦净末丑”的脸谱浮雕,廊柱楹联题着经典戏文。中央水榭旁,一艘按1:1复刻的“红船”静静停泊——清代粤剧艺人因官府禁演,便以红船为流动戏台穿梭珠江三角洲,这艘船正是粤剧“红船时代”的鲜活见证,船内还复原了艺人化妆、练戏的场景。

1280.jpg

馆内千余件藏品串联起粤剧的发展史。清代“广绣”戏服尤为惊艳,孔雀蓝缎面上用盘金绣技法绣出的祥云仙鹤,历经百年仍光泽流转;民国时期的铜制锣鼓、牛角板胡,轻触仿佛能听见旧日戏台的喧嚣;泛黄的《牡丹亭》手抄剧本是镇馆之宝,清光绪年间的字迹旁,还留着艺人标注的唱腔换气记号。更有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绘制的脸谱图谱,将传统戏曲与地域美术完美融合。

1281.jpg

1282.jpg

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静态陈列,这里的“活态传承”最具吸引力。每天下午两点,古戏台的锣声准时响起,专业演员身着戏服登台,《紫钗记》《牡丹亭》等经典选段轮番上演,婉转的粤曲唱腔搭配细腻的身段做功,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唱做念打”的魅力。互动区里,年轻人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穿戏服、画脸谱、学兰花指,原本觉得“古老”的粤剧,在亲身参与中变得鲜活可亲。

1283.jpg

如今,这里早已超越收藏陈列的范畴。定期举办的粤剧培训班培育着新生代演员,“粤剧进校园”活动让孩童们爱上传统艺术,跨界展览更让粤剧与现代设计、影视动漫碰撞出新火花。临走时,夕阳为镬耳山墙镀上金边,戏台上的唱腔仍在回荡。这座藏在广州老城里的博物馆,正用坚守与创新,让“南国红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1284.jpg